【儀表網 展會前線】9月22日,2015“中國好儀表”全國巡展·重慶站走進第26屆中國測量控制與儀器儀表展覽會。在現場,目前“中國好儀表”呼聲頗高的參選企業——浙江中控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控儀表)市場總監楊曉衛女士接受了本網(儀表網)記者采訪,并對網友非常關心的問題,做出了解答。
提升產品性能 智能化征服用戶群體
在2015“中國好儀表”活動中,中控儀表推選的R系列多功能智能儀表產品深受廣大用戶喜愛,并在投票環節獲得了很好的排名。楊曉衛介紹,這款是中控新推出的產品,對軟硬件平臺做了很好的調整,在智能化、開放度和用戶操作界面的友好性上有較大提升。所以這款產品在用戶中的反響較好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且智能化程度較高、功能齊全也正是中控儀表選擇這款產品參賽的原因。“以往的儀器儀表產品,基本功能都比較單一,但是這款R系列智能儀表產品的智能化程度很高,可以給用戶提供一個很好的操作平臺,客戶自主發揮空間大。它不僅只單純的記錄、采集和上傳數據,而是一個具備類似PLC功能的真正智能化類儀表產品。”
針對這款產品的推廣,中控做了更有針對性的規劃,超薄機身、智能操作的產品特性使其更傾向于設備配套的市場需求。所以在將在醫藥行業、食品加工行業進行大力推廣,目前已收到不錯的反響。
堅持工匠精神 國產儀表征服世界
對于用戶非常關心的儀表產品壽命問題,楊曉衛認為,儀表公司一直堅持選材精良、精工細作,產品質量很高,不僅僅是新款產品,就算是用了十幾年的老儀表,也依然在正常運作。“如果沒有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做儀表,不管你的儀表有多少噱頭都會被淘汰。質量過硬應該是好儀表重要的品質。同時,也要跟上時代的潮流,包括現在的‘工業4.0’、‘互聯網+’的概念從生產制造到銷售布局全都要跟上。這才是一個健康的、全面發展的公司該有的做法。”
隨著儀表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有部分用戶群體說國產產品質量不如國外的好,針對這種現象,楊曉衛有自己的看法:“這正是中控一直以來想努力扭轉的,多來年,我們都在追隨、學習、趕超。我們并不認為做工精良的國產產品會比國外的差,事實上以我們的X系列校驗儀為例,性能和外觀完全可以媲美國外的。目前我們的高精度變送器、記錄儀、安全柵,正在努力趕超的國外同類產品,相信有我們這個實力。”
但是,海外市場度不夠也是國產儀表面臨的難題,很多海外市場對中國制造持有不信任態度。楊曉衛介紹,針對這種情況中控儀表的舉措是,線上、線下多渠道并進,以東南亞的市場為核心,逐步向歐美擴展。因為歐美的產品確實很好,但價格很高,而東南亞國家的整個設計能力和制造能力遠落后于中國。目前中控的銷售布局也是在東南亞國家建立了辦事處和分公司,正在逐步向歐美國家拓展。另一方面加強市場營銷,中控在網絡推廣上,平面媒體、客戶交流和展會多管齊下,除參加展會外,網絡平臺包括網站、微信、平面媒體、廣告,都由專業人員設計。尤為有效的市場手段是,把目標客戶群集中起來,做專業對口性強、點對點的技術交流,通過多種渠道擴大市場影響力。
從近年來的發展成果來看,中控的做法可圈可點。2007年3月,中控成功中標中石化武漢分公司“500萬噸/年油品質量升級煉油改造工程”,打破國外公司對中國石化行業市場的壟斷。此后數年,連續斬獲多個大型石化項目,在產品領域與國外巨頭公司同臺競技并屢屢獲勝;產品走出,在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創下不凡的業績以及良好的口碑;今年5月中標中國石化S-Zorb裝置DCS系統,在未來三年內繼續向包括武漢石化、長嶺石化、齊魯石化在內的多家中國石化下屬企業提供產品及服務。這些成績都標志著中控儀表已經在儀表領域占據重要席位,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一批國產企業帶領下,儀表行業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后記:據資料,浙江省自1958年以后,才開始有了幾家儀表廠。在1980年前,經濟總量在全國各省市排名居第18位,產品中電能表和水表是全省儀表工業的兩大支柱。直到改革開放后才有了較快發展,浙江省也形成了一批骨干企業,開發生產了多種國內的高新技術產品,創造了多個,經濟總量已居,成為全國儀器儀表大省之一。
中控儀表就是這批企業中的“元老級”骨干。早在1994年,中控儀表就推出了國內臺無紙記錄儀。二十年來,相繼推出了JL系列、R系列、C系列和F系列等多功能智能儀表,始終著國內無紙記錄儀發展的步伐,一直占據著國內很高的市場份額并相繼拓展了東南亞和北美洲的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現在已經成為國內產量、系列、功能均的工業自動化產品供應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