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下游】一直以來,竊電行為令電力部門頗為頭疼,更成為社會的一道頑癥。針對該問題,國網湖南邵陽供電公司創新運用“大數據”鎖定竊電戶、預判竊電方式,讓“電老鼠”無處遁形。
記者11月15日獲悉,該公司通過科學應用大數據技術開展防竊電監測分析,今年共查處竊電案件600余起,制止竊電未遂行為92起,追補電費及違約金760余萬元,查處職業竊電案件27起,
據邵陽供電公司客服中心反竊專業戶或團伙也開始現身。為徹底走出反竊電發現問題難、調取證據難、追補電費難的“三難”困境,陳志飛及其團隊探索出“竊電行為采集數據分析法”,該方法因成效顯著在湖南電力系統得到全面推廣。
由于客戶用電數據都被記錄在電力營銷業務應用系統和電力用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中,該方法通過“大數據”對比分析,利用采集系統召測用戶零火線電流及四時段電量數據,綜合分析客戶用電情況是否異常,鎖定竊電行為,并在數據系統內固定竊電時間、表計開蓋記錄等證據。
“大祥區石橋村臺區劉某家連續18日無電量顯示。”10月19日上午10時,監控人員發現異常后立即召測電流,分析發現劉某有竊電嫌疑。經查,為少交電費,該客戶采用搭接方式對電表箱內的電表接線進行了改動。“‘改造’才不到一天時間,沒想到這么快就被你們發現了。”劉某說。
該方法更能分析出傳統稽查方法難以發現的高科技竊電行為,可謂布下反竊查違的“天網”。國網邵陽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吳文珍認為,此率大幅提升。”
據悉,下階段陳志飛團隊將探索開發系統自動篩選功能,通過自動識別符合竊電特征的嫌疑戶、自動報警提示等,對竊電行為實施更、快速的打擊。
(原標題:湖南電力部門用“大數據”讓“電老鼠”無處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