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儀表網 儀表人物】
電能表應用于千家萬戶,是居民、企業電力結算的
計量儀表,其計量準確性一直是社會民生的關注熱點。
圖片來自中國新聞網 黃金娟在檢定流水線查看表計 張巖 攝
目前全國運行電能表逾5.13億只,每年檢定量多達8000余萬只。傳統的人工檢定存在資源投入巨大、人員帶電作業潛在安全隱患、易產生人為誤差影響檢定質量、檢定效率低下等缺陷。
黃金娟作為國網浙江電力計量中心運營管理室協理員,自參加工作就投身電能表計量檢定生產一線的她敏銳地意識到,傳統的電能表計量檢定模式無論是檢定質量還是檢定效率均已無法匹配實際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矛盾必將更加突出。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2006年,黃金娟就萌發出了利用自動化控制技術實現電表智能化檢定的想法。當時在很多人看來,這種想法很大膽,但卻無異于“天方夜譚”。而她卻一直堅定著自己的想法。
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探索,2007年,黃金娟制定了電能表智能化計量檢定的總體思路。經過一個個深夜的堅持,她成功研制出了代電能表自動化檢定流水線后,但她并沒有止步,而是一邊完成日常生產任務,一邊開展電能表智能化檢定技術優化完善研究。
在單位的支持和團隊的幫助下,在國網浙江電力創新驅動發展的機制推動下,2009年黃金娟團隊建立了工程樣機,2010年她帶領團隊進行試點應用,歷經3年,終建成了國內外首套大規模檢定系統,使檢定能效由人均80只/日提升至4700只/日,檢定可靠性從98%提升至100%,每年節約運營成本350萬元。
黃金娟的《電能表計量檢定智能化技術創新與應用》項目攻克了多端子接拆線、自動加封、智能移載等關鍵難題,研制了系列裝置,在此基礎上創建的全過程無人工干預的電能表計量檢定智能化系統,突破了計量檢定關鍵環節由人工轉為自動化的技術瓶頸,通過應用無線射頻識別電子標簽實現檢定全過程智能控制、遠程跟蹤、溯源糾錯。
2018年1月8日,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黃金娟作為國家科技進步獎自設立以來首位獲獎的女性工人,其完成的《電能表智能化計量檢定技術與應用》被組委會授予國家科技進步獎工人、農民技術創新組二等獎。
目前,國網浙江電力使用的“四線一庫”全自動計量器具檢定配送系統采用黃金娟自主研發的電能表智能化計量檢定技術,集中檢定智能電能表突破2500萬,為全省電力計量的準確、可靠保駕護航。
黃金娟的《電能表智能化計量檢定技術與應用》項目以技術標準形式已推廣至全國26個省級計量中心,電能表智能化檢定系統已經累計檢定檢測表計1.80億只。
(資料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錢江晚報,中國新聞網,科技日報)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