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深度】隨著城市化建設的迅速發展,市政管線傳統的直埋方式已暴露出諸多問題,嚴重阻礙了城市進一步的發展。為破解“馬路拉鏈”“空中蜘蛛網”等問題,地下綜合管廊這種集約化的建筑物應運而生,成為疏通城市“血管”的*。
地下綜合管廊,顧名思義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有了地下綜合管廊,城市建設和市政設施管理可充分利用地面土地資源、節約地下空間、減少馬路開挖、便于管線
維修和日常管理。
2015年以來,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在全國擇優選取了25個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截至目前,我國地下綜合管廊試點項目已開工建設738公里,完成投資約400億元。
目前,全國多個城市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正如火如荼的展開。由于管廊建設位于地下,在通風效果不佳或長期半封閉的狀態下,內部環境不確定安全因素很多,為了充分保障管廊內環境安全,采用現代傳感技術對管廊狀態進行實時監測、發現潛在安全隱患,非常重要。
傳感器的應用一方面在建設施工期間可以確保施工人員安全;另外在建設完畢運營期間可隨時監測管廊環境狀況信息,方便維護檢修,同時保障巡檢人員和檢修人員的安全。
在地下管廊設計建設中,由于管廊較長,一般都會選擇合適距離進行多點安裝對應的傳感器,進行實時監測數據。例如,安裝溫濕度傳感器和氧氣傳感器可實時監測管廊內溫濕度與氧氣含量,確保工人工作環境的安全。
地下綜合管廊短則幾公里、長則數十公里,運維情況及其復雜。巡檢人員不可能完全實時掌握地下管廊運行工況,定點監測很可能出現盲區。通過在管廊內安裝各類傳感器,檢測管廊的“身體狀況”,可有效避免管線事故發生。
例如,鄭州航空港地下管廊實現了智慧監管,130多個攝像頭和260多個各類傳感器構成的監測系統可實時將各類數據傳回監控中心,一旦管廊中氧氣含量或者溫濕度出現異常,監測系統會時間發出警報,同時自動啟動風機,讓整個管廊自在“呼吸”。
北京海淀區地下綜合管廊里安裝了230個有毒有害氣體傳感器,為海淀區“城市大腦”布設“神經系統”,用于監測硫化氫、一氧化碳、氧氣、甲烷、乙烷等氣體,一旦發現異常數據,應急人員能夠及時獲取信息,時間解決問題。
地下綜合管廊是筑牢城市“里子”的民生工程,對保障供水、電力、通信等“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提升城市科學化、集約化管理水平、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更多的城市開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保障管廊的安全建設和運營,各類傳感器需求將必不可少。
目前我國從事傳感器研究的相關企業接近2000家,其中上市公司近30家。2019年上半年國內主要的傳感器上市企業業績良好。例如,主營業務為氣體傳感器、氣體檢測儀器儀表的研發、生產、銷售及自營產品出口的漢威科技2019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0.42%。
近年來,在政策和市場驅動下,我國傳感器產業生態趨于完備。設計、制造、封測等重點環節均有骨干企業布局。在智慧城市、物聯網等發展推動下,預計2019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到1660億元,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1.65%。
但是從目前市場份額和市場競爭力指數來看,外資或企業仍占據著有利地位,國內傳感器企業的發展仍面臨巨大挑戰,我國傳感器技術的核心及關鍵技術都有待突破,技術研發及創新能力亟待提升。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