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上游】據悉,中國科大自主研制的ASIC芯片,將用于LHAASO工程。PASC芯片是中國科大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研制的大動態范圍讀出ASIC(專用集成電路)芯片,也將是我國在大型宇宙線物理實驗中首批使用的自主研制ASIC芯片。在另一方面北大物理學院 在研究硅基光量子芯片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了解到,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光學創新研究團隊”王劍威研究員和龔旗煌院士領導的課題組,與英國、丹麥、奧地利和澳大利亞的學者合作,實現了硅基集成光量子芯片上的多體量子糾纏和芯片-芯片間的量子隱形傳態功能,為芯片上光量子信息處理和計算模擬的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集成光量子芯片技術,結合了量子物理、量子信息和集成光子學等前沿學科,通過半導體微納加工制造高性能且大規模集成的光量子器件,實現對光量子信息的高效處理、計算和傳輸等功能。其中,利用硅基平面光波導集成技術的光量子芯片具有諸多獨特優勢,包括集成度高、穩定性好、編程操控性優越和可單片集成核心光量子器件等,因此被認為是一種實現光量子信息應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此外,團隊研制的硅基多光子量子芯片尺寸僅占幾平方毫米,比傳統實現方法小了約5-6個數量級,不僅達到了器件的微型化,同時具備了單片全功能集成、器件編程可控、系統性能優越等特點,其中量子隱形傳態保真度優于已報道的其它物理實現方法。多體量子糾纏體系的片上制備與量子調控技術,為片上量子物理基礎研究和片上光量子信息處理傳輸、量子計算模擬的應用提供了重要基礎。
后,科學家們研究的芯片將應用于當今科技網絡的各個方面,其中,百度用于云計算和邊緣計算的AI芯片將找三星代工,這也是兩家公司代工合作。該芯片名字為“昆侖”,將以百度自行開發完成的“昆侖”人工智能處理器為基礎。資料顯示,百度“昆侖”人工智能處理器主要針對云端運算、邊緣運算等應用所開發的人工智能的類神經處理器(XPU)架構。這款芯片將使用三星的14納米工藝技術生產,并利用i-Cube封裝解決方案。
想要知道更多關于芯片及其他
儀器儀表研發,就持續關注儀表網吧,小編會不定期的為大家整理更新儀器儀表實時動態。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