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研發】5月17日—26日,由長春光機所梁靜秋研究員、曹乃亮助理研究員帶隊,第三代雜交水稻繁殖系種子熒光檢測分選儀研制團隊一行9人,到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完成了約600公斤水稻種子分選,確保了今年第三代雜交水稻種子的分選與種植,圓滿完成了分選儀工程樣機的試選任務。
該儀器設備由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長春光機所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牽頭,聯合所內圖像部韓廣良,劉培勛團隊共同研制。設備研發得到了袁隆平院士的高度重視與支持。試選期間設備運行正常,性能穩定,得到了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各位領導的高度評價。
袁隆平院士接見長春光機所參研人員
袁隆平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其新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是以遺傳工程不育系為遺傳工具的兩系法雜交稻,克服了三系雜交稻配組難度大和兩系雜交稻育性不穩定的弱點,雙季晚稻畝產超1000公斤,是雜交水稻的發展方向。而在第三代雜交水稻繁殖系種子育種過程中,實現熒光種子100%的識別與分選,確保種子中不含轉基因成分,是該品種推廣應用的核心技術難題。為克服該難題,使第三代雜交水稻大面積推廣,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長春光機所強強聯合,所長賈平帶隊于2019年11月26日在長沙與袁隆平院士簽署了《第三代雜交水稻繁殖系種子熒光檢測分選儀》研制任務。
該設備從簽訂合同到種子篩選完成僅有6個月時間,且需保證實現熒光種子100%的識別與分選。研制周期短,技術難度大,且研制期間處于疫情時期,進一步加大了設備研制難度。在雙方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下,課題組通力協作,攻堅克難,克服了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確保了設備的順利按期完成,保證了今年的第三代雜交水稻繁殖系、F1種子的分選與種植。由于第三代雜交水稻種子在種植前均需進行篩選,確保熒光種子被100%篩選出來,因此該設備是第三代雜交水稻大面積推廣應用的關鍵儀器,具有極大的應用前景以及廣闊的市場價值。設備研制過程中,長春光機所所長賈平、所長助理黎大兵、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鄭玉權、基礎科研處副處長許亮等領導高度重視,親臨實驗室提出意見與建議,勉勵大家再接再厲,不斷優化方案,為第三代雜交水稻推廣應用貢獻長光所的力量。
賈平所長親臨試驗現場指導
袁隆平院士一直十分關心分選儀的研發進展,在設備分選儀樣機試選期間,他親自接見長春光機所研究人員,并伸出大拇指高興的說:“這個設備好”。袁隆平院士還指派秘書楊耀松來到樣機試選現場,實時了解樣機試選情況,對樣機試選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贊許。在分選儀樣機調試和試選過程中,湖南農科院副院長余應弘,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三代雜交水稻課題組帶頭人袁定陽、李新奇等親臨現場指導。雙方技術人員相互交流,密切配合,取得了大量的試驗數據,并組織了兩次技術對接與討論會,為后續的產品化研制與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余應弘院長組織雙方技術人員專題研討
余應弘院長表示,好設備的應用離不開試驗,要不斷優化,面向產品化。長光所與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將繼續通力合作,為中國的雜交水稻,為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貢獻。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