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工程快訊】揚州大學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由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創建的通州師范學校,是一所歷史悠久百年名校。
近日,揚州大學原子力
顯微鏡等設備采購項目進行招標,潛在投標人應在“揚州大學網”和“中國政府采購網”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0年11月06日 09點30分(北京時間)前遞交投標文件。具體信息如下:
項目編號:YZDX-2020-008號
項目名稱:揚州大學原子力顯微鏡等設備采購項目
預算金額:140.0000000 萬元(人民幣)
三、獲取招標文件
時間:2020年10月16日 至 2020年10月23日,每天上午8:00至14:00,下午12:00至21:00。(北京時間,法定節假日除外)
地點:“揚州大學網”和“中國政府采購網”
方式:在“揚州大學網”和“中國政府采購網”上下載
售價:¥3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標文件售價總和
提交投標文件截止時間、開標時間和地點
提交投標文件截止時間:2020年11月06日 09點30分(北京時間)
開標時間:2020年11月06日 09點30分(北京時間)
地點: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揚州分公司(維揚路107號)長二樓十四樓1402室
公告期限: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5個工作日。
關于原子力顯微鏡
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e,簡稱AFM)利用微懸臂感受和放大懸臂上尖細探針與受測樣品原子之間的作用力,從而達到檢測的目的,具有原子級的分辨率。由于原子力顯微鏡既可以觀察導體,也可以觀察非導體,從而彌補了掃描隧道顯微鏡的不足。
原子力顯微鏡是由IBM公司蘇黎世研究中心的格爾德·賓寧與斯坦福大學的Calvin Quate于一九八五年所發明的,其目的是為了使非導體也可以采用類似掃描探針顯微鏡(SPM)的觀測方法。原子力顯微鏡(AFM)與掃描隧道顯微鏡(STM)大的差別在于并非利用電子隧穿效應,而是檢測原子之間的接觸,原子鍵合,范德瓦耳斯力或卡西米爾效應等來呈現樣品的表面特性。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