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下游】日本東京大學和九州工業大學的團隊已研發出能自動在海底移動捕獲生物的機器人。與有人乘坐的探測船和帶電纜的遠端操控設備相比,機器人的優點在于使用方便,研發團隊希望其對海底環境調查發揮作用。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該機器人為邊長約1.3米的立方體,最大下潛深度2000米。從海上的支援船上放下后,可按預設路線自動航行。機器人每隔幾秒就會對海底進行拍攝并挑選出不同尋常的地形、凹凸等可能存在生物的形狀圖片發送給支援船。根據該圖像標定對象后,機器人會返回相應方位,用裝置吸入生物將其捕獲。
現有水下機器人技術
時至今日,市場上的水下機器人種類很多,可水下機器人還是有一些缺點尚未攻克。機器人造價和
維修費用高,在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應急部門的機器人數量很少,如若發生火水域事故,很難單靠機器人的力量進行救援。
1. 就本身的特點來說,市場上的水下機器人部分存在搜索范圍小的問題。在幾十米范圍內搜索,水下機器人采取“定點下潛”的方式,借助聲吶結合水面觀察確認位置,完成一個區域的360°探摸。當搜索范圍相對較大時,聲吶的作用就會減弱,機器人可能搜索不到溺水者的位置。
2. 海水或湖水里,一般會有海藻、垃圾等濁物。當水下機器人潛入水底時,其攝像頭會受到濁物的影響,不能直觀的將現場情況反映給指揮中心。如果自然光較強,水本身的顏色也會影響攝像頭觀測。
3. 由于GPS信號在水下不能傳輸,水下機器人一般選用超短基線水下定位系統確定水下潛器的相對位置和運動軌跡。部分機器人下水后,一旦潛水距離超過100米,水下定位系統就會變得不靈敏。
優點
水下機器人可在高度危險環境、被污染環境以及零可見度的水域代替人工在水下長時間作業,水下機器人上一般配備聲吶系統、攝像機、照明燈和機械臂等裝置,能提供實時視頻、聲吶圖像,機械臂能抓起重物,水下機器人在石油開發、科學研究和軍事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缺點
由于水下機器人運行的環境復雜,水聲信號的噪聲大,而各種水聲
傳感器普遍存在精度較差、跳變頻繁的缺點,因此水下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中,濾波技術顯得極為重要。水下機器人運動控制中普遍采用的位置傳感器為短基線或長基線水聲定位系統,速度傳感器為多普勒速度計會影響水聲定位系統精度。因素主要包括聲速誤差、應答器響應時間的丈量誤差、應答器位置即間距的校正誤差。而影響多普勒速度計精度的因素主要包括聲速c、海水中的介質物理化學特性、運載器的顛簸等。
資料來源:環球網、百科、北京凌天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