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標準】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范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制了《固定污染源廢氣 煙氣黑度的測定 林格曼
望遠鏡法》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征求意見稿,現征求各有關單位意見。意見反饋郵箱zhiguanchu@mee.gov.cn,截止時間2022年1月10日前。
近年來,隨著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改善需求,污染源煙塵排放標準日趨嚴格,“煤改燃” 工作的開展,監管力度的加大,冒黑煙現象很少出現。 但我國大部分現行燃燒廢氣排放標準中對煙氣黑度排放規定了標準限值,煙氣黑度仍是衡量 廢氣排放中煙塵含量最直觀、最經濟、最便捷的指標,也是對廢氣污染防治監管最直接、簡 單、有效的監測手段之一。
《空氣與廢氣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中的測煙望遠鏡法很多實驗室也在應用,在一 定程度上能夠讓觀察者更加容易的克服現場的復雜情況,更好的解決林格曼黑度圖板法攜帶 和擺放問題,避免了林格曼黑度圖損壞和褪色問題。但《空氣與廢氣監測分析方法》(第四 版)中測煙望遠鏡法描述過于簡單,方法有待標準化,部分實驗室存在申請“林格曼黑度圖 法”資質,卻使用林格曼望遠鏡觀測的錯誤做法。目前市場上煙氣林格曼黑度望遠鏡產品質 量,良莠不齊,缺少統一的性能指標要求。因此,有必要制定煙氣黑度林格曼望遠鏡方法標 準,規范林格曼望遠鏡煙氣黑度觀測方法,確保煙氣黑度觀測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防治生態 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規范固定污染源廢氣中煙氣黑度的測定方法,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為首次發布。
本標準的附錄A為規范性附錄,附錄B為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由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法規與標準司組織制訂。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天津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江蘇省南京環境監測中心。 本標準驗證單位:天津藍宇環境檢測有限公司、天津市寧河區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和南京 市江寧區環境監測站。
本標準規定了測定固定污染源廢氣中煙氣黑度的林格曼黑度望遠鏡法。
方法原理:
利用林格曼黑度望遠鏡在適當的位置觀測煙羽,將通過望遠鏡目視觀察到的煙羽黑度與 內置望遠鏡林格曼黑度圖相比較,確定煙氣黑度等級。
儀器和設備:
1. 林格曼黑度望遠鏡:望遠鏡視角放大率為 7~15 倍;物鏡通光孔徑≥50 mm;望遠鏡 林格曼黑度圖制作誤差≤0.2 級(誤差計算方法見附錄 A);林格曼黑度圖縮制在望遠鏡分 劃面上一側,林格曼黑度網格圖像面積占分劃面視場面積約 1/3,分劃面攝像倍率為 1.5~2.5 倍。2. 林格曼黑度望遠鏡支架:應可伸縮,便于調整觀測視角。 3. 計時器:精度1s。4. 風向、風速測定儀:風向八方位或十六方位、風速分辨率0.1m/s。
觀測方法:
觀測位置和條件:
1. 觀測應在光照充足的白天進行,雨雪天、霧天、嚴重陰霾天及風速大于 4.5 m/s 時不 應進行觀測。2. 觀測煙氣的部位應選擇在煙囪出口煙氣黑度最大的地方。 3. 觀測者與煙囪的距離一般在 30 m~1000 m 為宜,應確保清晰觀察到煙氣的排放情 況。4. 觀測煙羽視野范圍內無障礙物阻擋,觀測仰視角一般不大于 45°。 5. 觀測者視線應盡量與煙羽飄動的方向垂直,如在較強太陽光照射下觀測,光線不應 來自觀測者前方,太陽位置宜在觀測者背后的 140°角范圍內。
觀測步驟:
1. 選定適宜的觀測位置,將林格曼黑度望遠鏡的鏡頭,對準煙囪出口被測煙羽,調節 目鏡焦距,使分劃面上的林格曼黑度圖每個方塊呈現均勻的灰度,觀察到的煙羽在林格曼黑 度圖側方清晰成像。 2. 將通過林格曼黑度望遠鏡觀察到的煙氣與望遠鏡林格曼黑度圖進行比較,記下煙氣3 的林格曼黑度級數。 3. 連續觀測 30 min,一般情況每分鐘觀測 4 次,每 15 s 觀測一次。對于煙氣排放穩定 的污染源,可減少觀測頻次,每分鐘觀測 2 次,每 30 s 觀測一次。 4. 如煙氣黑度處于兩個林格曼黑度級數之間,可估讀到 0.5 林格曼黑度級數。 5. 觀測結果≥1 級林格曼黑度時,用拍照或錄視頻等手段記錄觀測過程,至少留取一 張觀測過程照片作為佐證材料保存。
本標準適用于固定污染源排放的灰色或黑色煙氣在排放口處黑度的監測,不適用于其他 顏色煙氣的監測。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