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晟皋電氣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瞄準CPEL 或促成中國在巴西Z大投資
從361°到格力空調,里約奧運賽場內外的中國品牌引起世界矚目。而在里約奧運燈火輝煌的背后,有一家中國公司在默默地保駕護航,這就是中國*(下稱國網)。
作為巴西的第三大國外私營輸電運營商,國網巴西控股公司所擁有的7000多公里運輸電線和輸變電站,涉及奧運會的輸電線路長達3200千米,包含500千伏變電站6座,為里約、巴西利亞、圣保羅等奧運比賽城市的可靠供電提供保障。
有消息稱,國網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收購巴西電力企業的股權。該收購若能促成,將為中國能源電力企業在巴西以及拉美電力市場的深度開拓創造更多契機。
有望控股達到68%
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巴西電力企業CPFL Energia SA(下稱CPFL)的兩大股東Bonaire Participacoes和巴西銀行旗下退休基金Previ已非正式同意向國網出售所持共計44.5%的股份,消息或在未來幾周內正式公布。報道稱,國網目前正在對Camargo Correa SA(下稱CCSA)進行盡職調查,加上對CCSA所持股份的收購,*對CPFL的控股有望達到68%。巴西《圣保羅頁報》則報道稱,*將收購CPFL53%的股份,收購金額為87.2億美元。
CPFL 在7月1日的公告中稱,CCSA已接受國網發展有限公司對其所持約23%CPFL股份的收購提議,雙方已簽署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公告稱,收購價格為每股25雷亞爾,交易金額約為58.52億雷亞爾(約合人民幣120億元)。該交易還需得到巴西反壟斷監管機構經濟保護和管理委員會(CADE)和國家電力監管機構(ANEEL)的批準。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道稱,國網計劃以130億美元(包括承擔約58億美元的債務)收購CPFL全部股權及其一家上市子公司,該交易有望成為中國企業在巴西zui大規模的投資。CPFL在8月10日的公告中稱對報道中提到的“130億美元”交易規模并不知情。國網相關工作人員對外媒報道不予置評,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無法透露收購進展,有階段性成果時會對外披露。
CPFL資料顯示,CPFL是巴西電力行業中zui大的私營企業,業務板塊包括配電、發電、售電以及增值服務。據媒體此前報道,CPFL配電業務占巴西*的13%;在發電業務方面,CPFL是巴西發電裝機容量第二大的私企。截至2015年底裝機容量為3100MW,到2018年的目標為3300MW。
8月16日,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劉喜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該收購若能促成,將為中國能源電力企業在巴西以及拉美電力市場的深度開拓創造更多契機,進一步帶動中國制造業進軍海外市場。
“如果收購成功的話,*將成為巴西*大國外私營運營商,涉及領域將超越以往的輸電業務,擴展到發電與配電領域,對當地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市場運營以及智能電網建設將有更的介入,我國電力市場改革與建設也可以間接獲取經驗。”劉喜梅說。
電力投資處于窗口期
巴西電力資源稟賦豐富,水電、風電與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前景廣闊,分析認為巴西未來電力消費潛力巨大。西班牙企業在掌握巴西輸電網期間一直對其投資有限,巴西輸電網建設投資因此還有較大缺口。于是,國網6年前挺進巴西電力市場。
2010年底,國網在里約注冊成立了國網巴西控股公司,主要開展輸電資產投資和運營業務。2010年和2012年,國網分兩次共收購了巴西12家輸電特許權公司的股權。目前,國網巴西控股公司已成為巴西第三大國外私營運營商,運營的輸電線路總長度達到7623公里,在建輸電線路8000公里。業內專家認為,巴西水資源距離負荷中心較遠,為國網的“特高壓技術”提供了機會。
針對巴西電力市場的投資潛力,劉喜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巴西政府有明確制定的電力投資規劃,電力市場開放度較大,在電力監管上有可能進一步放低電力市場準入條件;此外,我國電力企業已有前期投資運營經驗,除了*公司外,三峽集團已是巴西第二大國外私營運營商,電力設備制造企業也在積極開拓市場。
“這些因素都為中國企業進入巴西乃至拉美市場創造了機會。在巴西的中國企業應該加強彼此之間,以及與當地企業之間在電力資源開發、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設備制造以及后期運營管理方面的深度合作。”劉喜梅說。
大宗商品價格自2014年開始加速走跌,對巴西等資源出口國經濟造成沉重打擊,對中國企業而言,巴西電力投資呈現窗口期。國家*能源研究所崔成博士8月16日表示,巴西之所以成為國網加快投資的目標,一方面是由于該國目前對外資的需求較大,中國企業進入市場會更容易;另一方面,巴西發電結構中水電比例占比巨大,發電成本較低。
然而,巴西正在經歷的經濟和政治危機也給進入巴西市場的中國企業帶來風險。據巴西*發布的報告,金融分析師預測巴西今年經濟衰退將超3%,2017年恢復正增長,增速預計為1.1%。崔成認為,受宏觀經濟影響,巴西電力消費或將持續低迷,存在電力供應過剩的風險,對發電業務形成挑戰;新政府的信用與穩定也需要觀察。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