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部件的定期清潔與防腐處理
鹽霧發生系統是維護重點。每次試驗后需排空鹽水箱,用去離子水沖洗內壁至 pH 值呈中性(6.5-7.2),避免殘留鹽分結晶堵塞管路。霧化器噴嘴需每周拆解,用軟毛刷清理孔徑內鹽漬,必要時用 5% 稀硝酸浸泡 10 分鐘去除水垢,確保霧化顆粒直徑穩定在 5-10 微米。

箱體內部的不銹鋼腔體應每月用中性清潔劑擦拭,重點清除角落的鹽霧沉積物。密封條需涂抹硅基潤滑脂,既防止老化開裂,又保證環境切換時的氣密性。排水管路每兩周疏通一次,避免鹽結晶堵塞導致的濕度控制偏差。
關鍵參數的校準與功能校驗
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需每季度校準,采用標準溫度計與濕度計比對,偏差超過 ±0.5℃或 ±2% RH 時需重新標定。鹽霧沉降量通過 80cm2 收集皿每月檢測,確保 1-2ml / 小時的均勻性,若單點偏差超過 20%,需調整噴嘴角度或更換霧化膜片。
程序控制系統應每月進行全循環測試,運行典型交變程序(如鹽霧 - 干燥 - 濕熱循環),核查各階段切換時間誤差是否在 ±5 秒內,溫度濕度過渡是否平滑,避免因 PLC 程序紊亂導致的環境參數突變。


耗材更換與腐蝕防護
鹽水過濾器濾芯每 200 小時更換一次,防止雜質進入霧化系統。壓縮空氣管路中的油水分離器需每日排水,每周檢查氣壓穩定性(推薦 0.07-0.1MPa),避免壓力波動影響霧化效果。
對于暴露在鹽霧中的金屬部件,如樣品架、噴淋臂等,需每半年檢查腐蝕情況,輕微銹跡可用不銹鋼絲絨打磨后噴涂防腐涂層,嚴重損耗時及時更換,防止銹屑污染試樣。
安全與環境管理
設備周圍需保持干燥通風,避免冷凝水積聚導致電氣部件短路。每月檢查接地電阻(<4Ω)和漏電保護裝置,確保符合 GB 4793.1 安全標準。廢棄鹽水需經中和處理(pH 調至 6-9)后排放,避免污染環境。
長期停機(超過 1 周)時,需排空所有水箱,腔體內部用干布擦拭后放置防潮劑,切斷主電源并定期通電預熱(每月 1 次,每次 2 小時),防止電容元件老化。通過以上維護措施,可使設備故障間隔延長 30% 以上,測試數據重現性提升至 95%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