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研發快訊】具有良好室溫塑性的多晶材料通常是具有高對稱性結構的金屬材料。一般而言,結構對稱性越高,可開動的等價滑移系越多,從而帶來更好的塑性。然而,近年研究發現,具有較低對稱性的、單斜結構Ag?S基無機半導體表現出可與金屬媲美的優異塑性。這似乎與上述經驗規律相矛盾,其變形機制尚不明確。另一方面,Ag?S材料不耐離子、電子輻照,微結構表征難度很大,目前幾乎沒有對其微觀組織結構的直接清晰觀測,關于其塑性變形機制的研究極具挑戰。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李秀艷研究員與上海交通大學魏天然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史迅研究員等合作,選取與Ag?S具有相同單斜結構且在電子輻照下更穩定的Ag?SSe塑性半導體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高壓扭轉(HPT)塑性變形,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成功觀察并解析了其微結構演化。相關工作以 “The structural origin of extraordinary plasticity in polycrystalline semiconductors with low symmetry” 為題發表于 Science Advances 期刊。
Ag?SSe單斜結構多晶半導體具有優異的室溫塑性,其拉伸、彎曲和壓縮應變分別可達25%、40%和50%,甚至可以塑性加工成具有優良性能的半導體彈簧。研究發現,其單斜結構中隱含了一個準體心立方(quasi-BCC)結構的高對稱性陰離子亞晶格,進而具有多個可開動滑移系,有效促進了塑性變形。理論計算表明,這些滑移系普遍具有較低的滑移能壘,且Ag離子具有大的振動位移,可有效適應陰離子亞晶格的相對滑動。
相關發現闡明了低對稱性Ag?S基多晶半導體塑性變形的微觀結構機制,為探索新型塑性半導體、豐富物質塑性變形理論打下了基礎。
該論文第一作者為金屬所博士生任晟弘,通訊作者為金屬所李秀艷研究員與上海交通大學魏天然教授。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與中國科學院的資助。
圖1. Ag?SSe的良好室溫塑性以及不同結構材料的室溫延伸率
圖2. Ag?SSe變形后位錯的HRTEM圖及其對應的準BCC結構陰離子亞晶格滑移面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