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單騎走江湖”,而是“抱團拼天下”,溫州市憑借核心產業集聚的“絕世秘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取得成效。記者9月20日從溫州市經信委獲悉,今年以來,溫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累計完成投資70億元。
今年6月,總投資12億元的上海上力重工集團年產3萬臺物流機械裝備整車項目,正式落戶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不僅填補了溫州市特種車輛生產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它所帶來的整車生產效益,將進一步加速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的集聚,帶動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的迅速發展。目前,開發區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已有15家規模以上企業投入生產,另有18家企業正在建設廠房,涉及的產品從技術含量較高的汽車電噴燃油泵到繼電器、開關等。未來,該區的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將主要集中在丁山墾區民科基地,到2015年形成40家企業、占地1800畝,年產值達到200億元的產業聚集。
集聚的態勢,在溫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正蓬勃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是工業基礎的“母體”產業,其實力高低,直接影響著工業整體。近年來,溫州市在汽摩配、泵閥、模具等優勢產業基礎上,不斷加大工業性投資,積極向裝備制造業進軍,逐步形成集聚效應。位于永嘉的大眾閥門集團,從過去生產單一的閥門,到現在投資上億元進行天然氣成套設備的開發,目前僅手頭訂單就達1億多元。同樣,工正科技公司、迦南制藥公司等傳統裝備制造企業,也轉而生產專用設備。由于裝備制造業所需的配套產業專業化程度高、工藝要求,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也高,進而帶動永嘉相關制造業的轉型。
核心產業集聚的優勢,不僅體現于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提升,更展現在區域品牌的建立上。在新近閉幕的德國慕尼黑太陽能光伏展上,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13家光伏企業抱團參展。其中6家企業更是統一亮出“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太陽能光伏團”的名號,一舉攬下600兆瓦、價值52億元的意向訂單,如浙江恒光新能源有限公司與歐洲客商達成了455兆瓦的光伏組件意向訂單,浙江晶德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與荷蘭公司達成年采購120兆瓦的意向合同。
有了集聚產生的“沃土”,戰略性新興產業如魚得水,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據悉,溫州競日光伏公司一個超10億元的太陽能項目已于近期完成供地。市經信委表示,將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計劃五年內主抓50個重大項目,累計完成全社會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500億元,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10%以上,培育5家以上國內或省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優勢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