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標準共享圈】2014年9月11日,從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傳來消息,由該院牽副院長沈功田作為ISO/TC135SC8(標準化組織無損檢測技術委員會)第3工作組組長牽頭起草的國內無損檢測標準ISO/CD18251-1“無損檢測紅外熱成像系統和設備——部分:性能要求”已正式通過DIS(標準草案)稿審議投票,這是我國在無損檢測標準上的一個突破性進展。
據了解,該標準是中國特檢院在承擔的質檢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鋼質內膽復合材料纏繞氣瓶安全檢測及評價關鍵技術研究》、《基于被動式紅外熱成像的典型電梯電氣控制柜快速檢測技術研究》等多項科研項目的基礎上提出,于2010年通過ISO/TC135/SC8(標準化組織無損檢測技術委員會)立項并成立工作組,由中國特檢院副院長沈功田任第3工作組組長。歷時近4年,經過專家的多次交流和探討,終形成DIS(標準草案)稿并獲得通過。該標準對紅外熱成像檢測系統和設備的總體性能進行了描述和要求。
隨著近年來科技的不斷發展和制造工藝要求的不斷提高,要求無損檢測技術更加可靠、經濟、準確、快速并且使用方便,此時傳統的無損檢測技術表現出其局限性,無法滿足更高水平的要求。紅外熱成像技術作為非接觸探測方式逐漸應用到無損檢測領域,并以其快速、準確、安全的特點逐漸被人們認知應用到多個領域。
紅外熱成像無損檢測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因其快速、無損、非接觸、無需耦合、快速實時、大面積、遠距離檢測等優點而得到迅速發展。紅外熱成像無損檢測作為一種非接觸的檢測手段,已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機械、醫療、石化、電力等領域。隨著計算機數字信號處理技術的發展以及紅外無損檢測新技術的出現,紅外無損檢測在無損檢測領域中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在許多領域,紅外熱像儀已成為常規監測儀器。
ISO/CD18251-1“無損檢測紅外熱成像系統和設備”將進一步利用DIS稿征求意見,并提交終標準草案FDIS(終標準草案)與ISO委員會投票,通過后將獲得頒布。
該項標準若能出臺,將作為其他紅外熱成像檢測標準的基礎,對我國紅外熱成像檢測領域的設備選擇、定期校驗、性能要求等方面進行規范和統一,將促進我國紅外熱成像檢測技術的發展,對于我國的熱像儀等無損檢測設備生產廠家開拓海外市場起到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