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深度】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
基于此,我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包括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7月以來,上海、浙江、福建、天津等多地發布了制造業“十四五”規劃,明確未來五年重點發展方向。
其中,《上海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保持與上海城市功能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制造業比重,制造業發展速度力爭高于“十三五”時期;
《浙江省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省制造業比重保持基本穩定,預期由2020年的32.7%提高至33.3%左右,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天津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天津在新發展階段將堅持制造業立市,到2025年,基本建成研發制造能力強大、產業價值鏈高端、輻射帶動作用顯著的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
《福建省“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提出,到2025年,力爭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提高到23%等。
可以預見,在國家以及各地利好政策助推下,未來國內制造業無論是增加值還是固定資產投資都將保持增長趨勢,市場活力充沛,發展預期持續向好。業內分析認為,目前在制造業增速不斷加快下,作為細分行業
儀器儀表制造業也將迎來新的成長期,無論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還是企業的利潤都將有所改善,且趨勢向好。
7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工業企業利潤數據。數據顯示,1-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2183.3億元,同比增長66.9%。其中,規模以上儀器儀表制造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91.2億元,同比增長25.1%。
除了保持制造業比例總體穩定,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也是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具有競爭力的一流企業的現實要求。在數字經濟內部結構中,產業數字化對數字經濟的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在各地公布的制造業規劃中,也強調了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
在儀器儀表制造行業,一些儀器儀表制造企業也加快了數字化轉型。如專注
智能燃氣表研發的先鋒電子從2014年開始著手打造數字化車間,依次推出信息化系統,在計劃調度、生產工藝、物料配送、精益制造、生產設備、安全環保等方面已實現了數字化管理與控制。
今年上半年,先鋒電子被認定為2021年杭州市“數字化車間”培育企業(第一批)。公司以數字化為核心,向智能化方向發展,通過數字技術提高智能化生產和經營能力,以提升生產效能,提高產品質量,最大化的減少人工投入,降低制造成本。
近年來,伴隨信息科技、生物醫療、材料科學、納米技術的深入發展,我國儀器儀表需求也有了質與量的突破。需求量大,市場也大,但這并不意味著國產儀器儀表已經可以與進口儀器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儀器儀表研發的關鍵技術仍被國外“卡脖子”,自主掌握的核心技術少,高端儀器儀表依賴進口,仍是當前我國儀器儀表設備領域的主要現狀。
因此,儀器儀表制造企業只有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塑造國產高端儀器儀表裝備品牌,才能扛起推動產業升級,推動儀器儀表制造業真正高質量發展,才能讓儀器儀表產業迎來更加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