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深度】導讀:9月2日,在中國氣象局第一次對外發布衛星觀測的太陽圖像時,此次發布的太陽圖像主要是風云三號E星針對日冕層的觀測圖像,來自衛星上的兩臺儀器:
太陽X射線極紫外成像儀和太陽輻照度光譜儀。 這臺太陽X射線極紫外成像儀是我國第一臺空間太陽
望遠鏡,也是國際上首臺具有X射線和極紫外兩個波段的太陽成像儀。衛星觀測數據主要用于監測太陽日冕活動,捕捉太陽風暴爆發過程,預報地球空間電磁場和帶電粒子變化,預警太陽活動對航天航空、通信導航、電網和石油管道等基礎設施的影響。
從地球上“看”太陽,只能看到太陽可見光。直接影響地球空間環境的X射線和極紫外波段的光會被地球大氣吸收,而無法在地面上觀測到。但衛星不受日照時間、天氣條件和大氣干擾限制,能夠全天時、全天候、全譜段地監測太陽的“一舉一動”。
太陽X射線極紫外成像儀
紫外成像儀是指,電暈放電是一種局部化的放電現象, 當帶電體的局部電壓應力超過臨界值時,會使空氣游離而產生電暈放電現象。特別是高壓電力設備,其常因設計、制造、安裝及維護工作不良產生電暈、閃絡或電弧。在放電過程中,空氣中的電子不斷獲得和釋放能量,而當電子釋放能量,便會放出紫外線。
此次對外發布觀測圖像的主題為“黎明星看太陽”,包括:太陽X射線極紫外成像儀觀測的極紫外圖像及多天動畫、X射線圖像、太陽輻照度光譜儀觀測的紫外--短波紅外波段的精細光譜輻射強度。這批圖像展現了太陽大氣不同層次、不同位置的物理狀態,人們可以據此更好監測和預報太陽的活動水平。
紫外成像儀又離不開紫外傳感器,其中紫外成像儀的探測器是將一種形式的電磁輻射信號轉換成另一種易被接收處理信號形式的傳感器,光電探測器利用光電效應,把光學輻射轉化成電學信號。光電效應可分為外光電效應和內光電效應。外光電效應中,光子激發光陰極產生光電子,然后被外電極收集,獲得的光信號(電流等)是接收到的輻射轉換值。
太陽輻照度光譜儀
光譜儀是將成分復雜的光分解為光譜線的科學儀器,由棱鏡或衍射光柵等構成,利用光譜儀可測量物體表面反射的光線。陽光中的七色光是肉眼能分的部分(可見光),但若通過光譜儀將陽光分解,按波長排列,可見光只占光譜中很小的范圍,其余都是肉眼無法分辨的光譜,如紅外線、微波、紫外線、X射線等等。通過光譜儀對光信息的抓取、以照相底片顯影,或電腦化自動顯示數值儀器顯示和分析,從而測知物品中含有何種元素。這種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空氣污染、水污染、食品衛生、金屬工業等的檢測中。
太陽輻照度光譜儀,中國風云三號E星搭載的觀測儀器,能監測太陽入射地球能量的微小變化,包含豐富太陽光譜精細結構,對精密監測地球氣候系統能量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結語
風云三號E星上搭載了11臺遙感儀器,可實現對三維大氣、洋面風場、夜間微光、太陽和電離層等多種要素的監測,將增強天氣氣候、大氣環境和空間天氣監測分析能力。目前,已有10臺儀器順利開機。科研儀器的發展為我們對宇宙與地球的探秘貢獻力量,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探索到更多未知領域。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