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深度】2021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將物聯網感知設施、通信系統等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建設,推進市政公用設施、建筑等物聯網應用和智能化改造。
《規劃和綱要》同時還強調要構建智慧水利體系,以流域為單元提升水情測報和智能調度能力。智慧水務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逐步融合于智慧城市發展體系,其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要性將逐步提升。
日前從天津水務集團獲悉,未來五年,天津市將投資1.9億元打造智慧水務,在智慧原水、智慧水廠、智慧水質、智慧污水、智慧管網、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七大板塊進行提升,并將在三年內實現水務集團整體數字化轉型。
2020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落實新型城鎮化建設補短板強弱項工作有序推進縣城智慧化改造的通知》,通知提出,要夯實新型基礎設施支撐,推進縣城公共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改造,加快交通、水電氣熱等市政領域數字終端、系統改造建設。
《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快城市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電力、燃氣、交通、水務、物流等公用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水平。
隨著智慧城市建設、階梯水價、階梯氣價、物聯網應用的推行,智能
計量儀表替代傳統的計量儀表已是必然趨勢,未來國內
智能水表的滲透率將大幅提高。目前,我國智能水表滲透率仍然偏低,處于20%到30%之間。
關于行業智能化的難點,業內人士表示,一是管理體制的問題,水務行業是塊狀管理,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水務公司,所以很難做到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實施;其次,每個地方的財政狀況不一樣,重視程度不一樣,很難全面地、及時地、大量地去做水表智能化;三是費用承擔的問題,智能水表的費用由誰來承擔,也制約了智能水務行業發展。
在智慧城市戰略發展的大環境背景下,智慧水務建設正契合當下城鎮現代化建設發展趨勢。未來隨著整體社會智能化率的提升,預計電表、燃氣表、水表等儀器儀表的智能化滲透率將趨于一致,如水表智能化滲透率達到80%,則智能水表年需求量將超過6400萬臺。
根據相關數據,2014年國內家庭機械水表保有量約3.16億只,若全部替換成智能水表,替換空間近800億元。因此,智能水表未來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隨著公用事業計量領域的智能化發展,智能水表的需求量將以較為穩定的增速增加。水表企業只有在產品、技術、整體解決方案上積極投入研發,才能有望在未來物聯網時代取得領先優勢,并具備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